學會專題講座
Special Talks
地點:因應疫情考量,今年度講座皆暫定以線上進行
講座報名連結及相關資訊:https://www.beclass.com/rid=2648ac362a48f56d023f
講座簡介:
【講師簡介】
張志豪 博士
[現職]
[專長]
張志豪博士多年來致力推廣及運用戲劇治療,幫助不同社會處境與際遇的服務對象,活出生命的復原力。
[學歷]
講師:鄭祺怡 音樂治療師
日期:2022月04月17日星期日
時間:上午9:00~12:00 (3小時)
地點:線上講座
人數:限額50名
講座報名連結及相關資訊:
https://www.beclass.com/rid=264893c6211f2fb0615b
《講座介紹》
在校園內進行音療工作,治療室不單單只是治療室;教學場域內進行的治療,親師生都可能是被服務的對象,工作內容不單單只是治療,很多歷程與關係都會發生一些變化,對於治療關係與歷程會跟在醫療院所有些不同。
這次講座會以個案對象分為下列四個部分來分享工作內容與經驗。
1. 特教班學生
2. 普通班學生
3. 教師
4. 家長
「現在要去打針喔!來一下注射室!」
「你們在做什麼,我也想要一起玩!」
「你應該要多加一點顏色啦,這裡再多畫一些東西啊⋯⋯」
進行心理工作時,有外在界圍的私密空間可帶來隱私、安全與涵容的感覺,好的空間幫助治療關係的發生(Case and Dally,1992)。然而當治療師走出治療室,在缺乏具體界圍的場域進行治療,醫護人員來來去去、家長和手足同在一個空間,治療工作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?對於治療關係與歷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?
本次講座以病房中的床邊藝術治療以及到宅藝術治療為例,呈現空間界限不穩定、治療歷程常常被介入與干擾的治療現場,治療師如何在不穩定的治療結構中工作。透過善用情境中的人事物,做出合宜的調整,與個案一起創造出一個相對安全的心理空間,這樣不穩定的外在架構,也可能成為治療的助力,反過來催化更多的思考與覺察,促成轉化與改變的發生。
地點:崇友文教基金會 (台北市公園路30號10樓)
創傷經驗是生活的一部分。治療師若想要提供病人有效的幫助,必須對創傷有所認識,理解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,並對生活帶來的後續的影響。在本次的講座中,來自紐約的張文音樂治療師將介紹創傷的神經生理原理,創傷知情模式,不同的創傷處遇方法,並針對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(EMDR)特別介紹。
本次講座,何思穎老師將為學員介紹不同軟體的應用,包含:
地點:崇友文教基金會 (台北市公園路30號10樓)
講師:蘇慶元 戲劇治療師
日期:2020月11月15日星期日
時間:上午9:00~12:00 (3小時)
地點:崇友文教基金會 (台北市公園路30號10樓)
人數:限額30名!
《講座介紹》
1、 戲劇治療在幹嗎?
2、 為什麼戲劇治療不使用音樂?
3、 戲劇治療為什麼使用音樂?
4、 戲劇治療可能如何使用音樂?
本次講座,我希望從為什麼戲劇治療不使用音樂談起,說明在戲劇治療情境中,可能使用音樂反而造成的侷限性,進而探索到某些情境使用音樂,可以協助個案發展動力與創作力,以及各種在戲劇治療使用音樂的例子。希望能夠藉此分享,讓大家了解戲劇治療與音樂的複雜情境,並且讓各位更加確認音樂治療的獨立
講師:賴彥伯 音樂治療師
日期:2020月7月19日星期日
時間:上午9:00~12:00 (3小時)
地點:崇友文教基金會 (台北市公園路30號10樓)
人數:限額30名!
《講座介紹》
在醫療科技發達的現今,大腦影像技術與神經科學研究開啟了音樂治療的新視角,也提升了音樂治療師與其他專業的合作機會。而治療師在臨床上運用這些神經科學取向的理論及技巧時,卻也脫離不了在治療關係中與社會、團體及家庭層面的連結。講者將以自身經驗為例,分享如何在臨床工作中保持開放的態度,運用不同取向的觀點來尋求最符合個案所需的治療模式。
原定於4/19舉辦之「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2020年度講座(二):從音樂出發的戲劇治療活動」因應疫情發展決定取消活動。
講師:江翊仙 音樂治療師
日期:2020月1月19日星期日
時間:上午9:00~12:00 (3小時)
地點:崇友文教基金會 (台北市公園路30號10樓)
人數:限額50名!
《講座介紹》
要怎麼踏出創業的第一步?
創業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經歷哪些事?
說起來不難但也絕不簡單……
本場講座將由長期深耕南臺灣的音樂治療師江翊仙來與大家分享,她是如何跨出她的第一步,過程中又面臨了哪些挑戰?當許多人決定北漂工作的時候,她是如何下定決心向南走,在音樂治療資源相對較少的南臺灣從零開始、Do it賭一次!